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动作片,尽管这部好莱坞电影有着所有好莱坞同一流水线生产的所有标记,然而这部电影通体的流畅、热烈紧张的气氛、以及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所让人保持着的紧凑而愉悦的过程,确实让我相信这部电影具备了所有优秀动作片所具有的优点,而之前在看《变行金刚》时所产生的对于动作电影厌倦,现在想起来多半是由于对变形金刚们庞大而臃肿的身躯所产生的不适应,我始终觉得,动作电影的演员一定是身手灵活,闪转腾挪,上窜下跳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而《变形金刚》更多的是依靠特技所堆砌的特效奇观,早就过了看新鲜热闹的年纪,故而对《虎胆龙威4》中的老小子颇有好感。这感情就跟看了这么多年英超和 NBA一样。
按说英雄迟暮也算是人生一大悲凉,布鲁斯威利在20年前还是个小伙子,如今看着他那张要笑不笑的脸,尽管面对这个网络时代很是无奈,然而在美国个人英雄主义高扬的大旗下,老迈克兰警官还是再一次得拯救了美国人民于水火之中。电影的英文片名叫“die hard”用我蹩脚的英文水平来翻译,很可能片名就成了《死不了》,虽然不符合信达雅的翻译原则,不过对于蓝领们理解水平来看,这样的翻译倒是更为贴合电影主人公的气质,他根本就是一个子弹见了会转完,导弹见了会撞墙的上帝。
电影有几处动作场面处理得令人印象深刻,一处是隧道追击的场景,迈克兰警官被逼进了一处隧道,敌人开放了隧道的两头入口,汹涌如潮水般的汽车从两边驶来,一时间,一辆辆轿车相撞飞天,眼见它们朝你直直得飞来,砸在两辆车之间,而天上正有一架直升飞机追击,如此阵仗还能保住小命已是奇迹,更加令人叫绝的是,迈克兰警官竟然能开着一辆警车高速前进,然后跳出车门,车子沿着一个向上的斜坡高高飞起,撞烂一架直升飞机。假如这些还只是小场面的话,那么美国五角大楼派出的F35都无法对付的一个开着卡车的中年大叔的话,那么我们除了说他是神之外,还能说什么呢?眼见着又一座立交桥炸毁了,眼见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是孩子淘气时洒落的积木一般的堆叠着,而迈大叔楞是左闪右避安然无恙,几次导弹来袭,死活直撞南墙不回头,真为美国人民的交通担心,前几天,《变形金刚》刚刚炸毁了几条公路,这次又让好几座桥梁坍塌,烧钱烧到这份上,也就剩我们跟着肉疼,依稀记得曾经为《黑客帝国2》专门造一条高速公路来供我们过家家炸着玩而倒吸一口凉气,如今满眼望去都在炸公路。而如此损失惨重,迈警官竟然是有如不坏金身,只是擦破点皮,用鲁迅的话说就是“状勇多而近妖。”用海明威的话说就是“你尽可以折磨他,但是就是杀不死他。”
很多学者为恐怖分子做过辩护,认为他们也是受压迫受欺凌的一群人,李敖就曾经说过类似于美国曾经在越南战场上屠杀过不少妇女儿童,因而今天的911事件又其合理性云云的话,其实我们凭心而论,这件同样残忍而错误的事,为什么一定要有一方是站在正义的立场上的呢?在这两件事情上,谁在谁的面前都是抬不起头来的,往往是一个人的错误,却要我们整个世界一起陪葬。
这不禁让人想起如今普遍关注的阿富汗人质事件,据说被杀死的那个男子是一个韩国牧师,据说该男子身中十弹,据说那23名青年都是无偿去那里的义工。看这照片上的那些阳光而欢乐的脸,多么好的一群人啊,如今却要在担惊受怕下苟延残喘,面临着无辜而遭罪。此刻,苍天无为,上帝无为。
我向上帝许愿说:“我希望世界和平。”上帝皱了皱眉头说:“说说别的愿望吧,这个有点困难。”我说:“那就把所有人都变成象迈克兰警官那样,这样就能人人自救了。”上帝低头沉思了一下,然后说:“还是说说世界和平的事吧。”
另外,麦克兰的草根性,或者说他相对于“数字化”的“模拟性”,还体现在他是个不玩丝毫花招的人,不管是幽默的机锋,还是出拳的身手,都是最简洁有力的。他的冷笑话可以噎死对手,蛮横的身手也让即使“武艺”高强于他的对手心生无力之感。以预告片中表现的“警车撞飞机”为例,恐怕也只有无法无天的麦克兰警官才会想出这么疯狂的点子。而和Maggie Q的一段打斗,更是重现了他business is business的爽快,他才不会像007那样怜香惜玉呢,只要是恐怖分子,不论男女,都得饱尝他的老拳。这一段的场景调度也不错,尤其是最后到电梯间的时候,还蛮有悬念的。麦克兰的“毫不留情”,一扫近期动作片的“娘娘腔”氛围,让人体会到久违的阳刚快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段落应当会成为明年MTV“最佳打斗奖”的热门提名对象。

渐渐老去的动作英雄
不止是老布的拳头,影片整体都保持了《虎胆龙威》系列的“有机”(Organic)风格。也就是说,不论是斗勇的动作场面,还是斗智的机锋场景,“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老布在麦克兰这个角色上注入了很多个人魅力,以至于俺经常分不清角色和明星,平常看到老布的花边新闻时,总觉得那是麦克兰同学,这两个家伙实在是太像了。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表明,“麦克兰”这一角色是离不开老布的,很难想象还有另外的演员可以取代他。有多少动作片中的“正派”主角是真正让人“喜爱”的?单单这点就可以说明《虎胆龙威》系列的特殊地位。
不过,可惜的是,这个第四集中的反派,从形象上不如前三个“同行”那么引人瞩目。Timothy Olyphant同学总显得太嫩了,论凶恶自然比不上第二集的威廉塞得勒(William Sadler),论狡猾的魅力,也肯定不如第一集的阿兰瑞克曼(Alan Rickman)和第三集的杰若米艾恩斯。不过好在他扮演的是个电脑天才,带着这样头衔的人,大家不用指望特有魅力了。我们所知道的电脑高手们,从比尔盖茨到你家楼下成天沉迷于游戏中的豆芽小子,有哪个是特有魅力的呢?很多抱怨这一集反派不够出彩的同学,可能是过分主观化了。这个电脑疯子能像现在这样保持一定的潇洒风度已经是导演开恩了。要说这种“虚弱”的反派角色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那只能怪电影选中“电子恐怖”这个题材了。历史上大凡技术人才当反派的,没一个让人满意的,看看《明日帝国》中的媒体大亨,又或者想想《暴走潜龙》(Under Siege 2)中的卫星设计者吧。所以呢,如果大家想当特有魅力的大反派,应当赶紧辞掉IT行业的工作,免得将来被人骂作“苍白无力”。
同样是技术型人才,影片中作为麦克兰帮手的青年黑客就好多了。在没看电影之前,这个家伙是俺最大的担心,以为他可能会搞砸这部电影。实际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个瘦得像豆芽菜般的家伙比俺想象中有趣,而且与老布之间那种逐渐建立起来的搭档似的化学作用,也比较可信。虽说不如第三集和山缪杰克逊在一起那样具有戏剧性,小伙子做到目前这样也是可以小小表扬一下了。更有趣的是,当麦克兰第一次去找他的时候,居然让俺想起《黑客帝国1》中还是黑客的尼奥同学。还别说,从某些角度看过去,这个豆芽菜哥们还真有点像留了胡子的基诺里维斯。
至于影片的动作场面,应当说还是值得期待的,好莱坞在这些专业性方面还是不含糊的。不过,也没有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一切都还比较常规。回想第一集的“赤脚玻璃枪战”,第二集的同时,不得不指出的是,F-35的场景实在是“廉价”(cheesy)了点,甚至都可以算得上硬伤了。抛开麦克兰从飞机上那几乎不可能的一跳,飞机攻击大货车的设计也非常不专业。明明可以用多枚导弹轻松结束的,偏偏要近距离用机关炮,让人感觉飞行员是吃饱了撑的,俺要是他的上司一定停他的职。
尽管有着众多的娱乐性,《虎胆龙威4》还是很难给人完美的感觉,总觉得差点什么。可以肯定不是所谓分级问题,俺不认为更血腥的动作场景或者更直白的粗口就能给一个动作电影加分。遗憾的根源,应当是电影技巧方面的。前三集中,俺喜欢第一集的气氛营造;喜欢第二集宏伟的场景设计,但不喜欢它部分过头的动作场面;喜欢第三集前半段的“调戏”和非常真实的手提摄像风格,极端讨厌那个草率的结尾。这第四集么,最大的问题应当是缺乏紧张的“悬疑”感觉。我们在前三集都看到麦克兰有濒临绝望边缘的经历,这一集没有,老布似乎总是胸有成足,尽管他表面上被揍得和前几集一样惨。缺乏了那种“无助到极点”的铺垫,也就没有“起死回生”的狂喜和“一切重归平静”的幸福,似乎麦克兰同学还没发挥最佳状态。。
脆弱的数字化美国,就这般被我们的模拟英雄麦克兰有惊无险地救了回来。俺不介意再见到麦克兰警官多管闲事,只是非常邪恶地期待他下次真被逼到极点,唯有那样,偶们的孤胆英雄才能迸发出真正完全的魅力。